点击下载:河南省南阳、信阳等六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理综化学
★2017年4月28日
2017年河南省南阳、信阳等六市高三第二次联考
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化学
注意事项:
1.本试卷分第Ⅰ卷(选择题)和第Ⅱ卷(非选择题)两部分。答卷前,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、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。
2.回答第Ⅰ卷时,选出每小题答案后,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。如需改动,用橡皮擦干净后,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。写在本试卷上无效。
3.回答第Ⅱ卷时,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。写在本试卷上无效。
4.考试结束后,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。
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:H 1 C 12 N 14 O 16 F 19 Na 23 S 32 C1 35.5
第Ⅰ卷
一、选择题:本题共13小题,每小题6分。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,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。
7.化学与生活、生产、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,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
A.在食品袋中放入CaCl2·6H2O,可防止食物受潮
B.“从沙滩到用户”,计算机芯片的材料是指单质硅
C.二氧化硫有毒,严禁将其添加到任何食品和饮料中
D.用AI(OH)3可以做塑料的阻燃剂,因为它受热熔化放出大量的热
8.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
A.标准状况下,3.36LC2H4和C3H6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碳碳双键的数目为0.15NA
B.0.1 mol·L—1(NH4)2SO4溶液与0.2 mol·L—1NH4 CI溶液中的NH4+数目相同
C.H2和CO混合气体8.96 L在足量O2中充分燃烧消耗O2分子数为0.2 NA
D.含0. 1molNH4HSO4的溶液中,阳离子数目略大于0.2NA
9.为实现实验目的,选用的装置、实验操作均正确的是
10.X、Y、Z、M、W为五种短周期元素。X、Y、Z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周期元素,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,X与Z可形成XZ2分子;Y与M形成的气态化合物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0.76 g/L:W的质子数是X、Y、Z、M四种元素质子数之和的1/2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
A.原子半径:W>X>Y>Z>M
B.XZ2为直线型的共价化合物
C.X、Y、Z分别与M元素形成的最简单化合物的沸点依次升高
D.由X、Y、Z、M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
11.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中
①乙烯、聚氯乙烯和苯分子中均含有碳碳双键
②苯、油脂均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
③氯苯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
④甲苯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被—C3H6Cl取代,形成的同分异构体有9种。
⑤一定条件下,乙酸乙酯、葡萄糖、蛋白质都能与水发生水解反应
⑦一定条件下,完全燃烧14g含氧质量分数为a的乙烯、乙醛混合气体,生成水的质量
为18(1—a)g
其中全部不正确的是
A.①③⑥⑦ B.③④⑤⑥ C.①②④⑤ D.①⑤⑥⑦
12.一种以NaBH4和H2O2为原料的新型电池的工作原理
如右图所示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
A.电子从电极a经电解质溶液流向电极b
B.电池放电时Na+从b极区移向a极区
C.放电一段时间后,正极消耗的OH一和负极生成的OH一的量相等。
D.电池的负极反应为BH4一—8e一十8OH一=BO2 +6H2O
13.已知:pKa=一lgKa,25℃时,H2SO3的pKa1=1.85,pKa2=7.19。常温下,用
0.1mol·L一1NaOH溶液滴定20mL0.1mol·L一1H2SO3溶液的滴定曲线如右图所示1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
A. a点所得溶液中:2c(H2SO3)+c(SO32一)=0.1mol.L一1
B. b点所得溶液中:c(H2SO3)+c(H+)> c(SO32一)+c(OH一)
C.c点所得溶液中:c(Na+)>3c(HSO3)
D. d点所得溶液中:c(Na+)>c(HSO3一)>c(SO32一)
第Ⅱ卷
三、非选择题: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。第22题~第32题为必考题,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。第33题~第38题为选考题,考生根据要求作答。
(一)必考题(共129分)
26.(14分)
甲.乙两同学分别对含+4价硫元素的物质性质进行了探究。
(1)甲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(气密性已检验,加热和夹持装置已略去)。实验进行一段时
间后,C、D中都出现明显的白色沉淀,经检验均为BaSO4 。
①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。
②为探究SO2在D中所发生的反应,甲进一步实验发现,出现白色沉淀的过程中,D溶液中NO3浓度几乎不变。甲据此得出结论:C、D中出现白色沉淀的主要原因是在酸性条
件下,+4价硫被 (填序号)氧化成SO42—。
A. O2 B.Ba2+ C.NO3—
(2)乙用如下实验对含+4价硫元素的物质性质继续进行探究。(均在敞口容器中)
①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实验1中产生现象的原因 。
②由实验1、2、3对比,可以得到推论: 。
③乙通过查阅资料发现:Na+对实验1和2中出现浑.浊的时间无影响,于是进一步探究Cl—和NO3—对其的影响:
i.实验2和4对比,乙获得推论:Cl—的存在可以加快溶液中+4价硫元素的氧化;
ii.实验1和4对比,乙获得推论: 。
④通过以上实验,可以推测B装置最有可能的作用是 。
27.(14分)
用HNO3和HF的混酸处理某金属后,产生的酸洗废液中含有Fe3+、Ni2+、NO3—、F—和Cr2O72—等。下图是综合利用该酸洗废液的工艺流程:
已知:
①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时的pH:
②Ni2+与足量氨水的反应为:
(1)再生酸中含有HNO3,采取减压蒸馏的目的为____。
(2)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:____和少量氧化铁。
(3)“转化”时NaHSO3与Cr2O72—发生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: 。
(4)已知[Ni(NH3)6 ]2+为难电离的络合离子,则“沉镍”的离子方程式为:____。
(5)滤渣3的主要成分为CaSO4、Ca(OH)2和 。
(6)经检测,最后的残液中c(Ca2+)=0.001mol·L—1,则残液中F—浓度为
Mg·L—1,____(填“符合”或“不符合”)排放标准[已知Ksp(CaF2) =4×10—11,国家排放标准要求氟离子浓度小于10 mg·L—1]。
28.(15分)
研究含氮污染物的治理是环保的一项重要工作。合理应用和处理氮的化合物,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意义。
kJ·mo1—1,利于该反应自发进行的条件是____(选填“高温”或“低温”)。
(2)将0.20mol NO和0.lOmolCO充入一个容积恒定为1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:
反应过程中部分物质的浓度变化如下图所示:
①反应从开始到9min时,用CO2表示该反应的速率是
(保留2位有效数字)。
②第12min时改变的条件是 (填“升温”或“降温”)。
③第18min时建立新的平衡,此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 (只列计算式),第24min时,若保持温度不变,再向容器中充入CO和N2各0.060mol,平衡将 移动(填“正向”、“逆向”或“不”)。
(3)若该反应在绝热、恒容的密闭体系中进行,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说明反应在tl时刻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(填序号)。
(如图中V正、K、n、m分别表示正反应速率、平衡常数、物质的量和质量)
(4)以氨为燃料可以设计制造氨燃料电池,产物无污染。若电极材料均为惰性电极,KOH溶液作电解质溶液,则该电池负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。
(二)选考题(共45分)
请考生从给出的2道物理题、2道化学题、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,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。注意所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,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。如果多做,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。
35.【化学——选修3:物质结构与性质】(15分)
已知铜的配合物A(结构如下图1)。请回答下列问题: 。
(1) Cu的电子排布式为 。
(2)A所含三种元素C、N、O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。其中氮
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 。
(3)配体氨基乙酸根(H2NCH2COO—)受热分解可产生CO2和N2,N中σ键和π键数目之比是 ;N2O与CO2互为等电子体,且N2O分子中O只与一个N相连,则N2O的电子式为 。
(4)在Cu催化下,甲醇可被氧化为甲醛(HCHO),甲醛分子中H—C=O的键角
120°(选填“大于”、“等于”或“小于”)。甲醛能与水形成氢键,请在图2中表示出来。
(5)立方氮化硼(如图3)与金刚石结构相似,是超硬材料。立方氮化硼晶体内B—N键
数与硼原子数之比为____;结构化学上用原子坐标参数表示晶胞内部各原子的相对位置,图4立方氮化硼的晶胞中,B原子的坐标参数分别有:B(0,0,0);B(1/2,0,1/2);B(1/2,1/2,0)等。则距离上述三个B原子最近且等距的N原子的坐标参数为 。
36.【化学——选修5:有机化学基础】(15分)
聚碳酸酯(PC)是一种强韧的热塑性树脂,广泛用于玻璃装配业、汽车工业、电子和电器
工业。PC的一种合成路径如下:
回答下列问题:
(1)烃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2,则A的名称为 。
(2)D的系统命名称为 ,D→E的反应类型为 。
(3)双酚的结构简式为 。
(4)B和E可以形成一种酯类物质F,写出B+E→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: 。
(5)F的同分异构体中,能同时满足如下条件的共有 种(不考虑立体异构)。
①分子中有两个甲基;
②能发生银镜反应;
③在酸性溶液中的水解产物遇FeCl3溶液显紫色。
写出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显示5组峰,且峰面积比为6:2:2:1:1的一种分子的结构简
式: 。
(6)写出由D分子合成甘油(丙三醇)的合成路线图。